2025年3月19日,“辽宁省高校物理实验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成功举办。此次联合教研活动主题为“物理实验教学的同课异构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由辽宁省物理学会、教育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东北师范大学)及其沈阳工业大学分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承办。本次活动邀请嘉宾有教育部首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物理学师范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北师范大学)主任、《物理实验》执行主编、东北师范大学李金环教授,辽宁省物理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物理类专业教指委东北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教学名师、东北大学理学院副院长王旗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孔宪俊教授,以及来自省内十二所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分管领导、实验中心负责人、骨干教师代表等70余人参会,参会人员共同探讨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与协同发展机制。
活动开幕式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杨迪主持。孔宪俊副处长、李金环教授、王旗副院长分别致辞。孔宪俊副处长在致辞中强调,此次联合教研活动是深化沈阳经济区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各高校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互鉴,共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李金环教授指出,同课异构模式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思路,是促进教学创新的有效载体,能让教师在交流碰撞中突破教学瓶颈,实现教学水平的进阶。王旗副院长从人工智能赋能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沿视角切入,阐释了"AI+物理实验"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为培育具有数字素养的创新人才提供新范式。


开幕式后,辽宁大学刘雯副教授以“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讲课竞赛指导浅谈”为题作大会报告,分享了竞赛指导经验与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同课异构展示”分为三节进行,来自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五位教师围绕经典实验“牛顿环实验”展开教学设计演示。
沈阳建筑大学刘悦老师以‘问题导向’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详细推导公式,并逻辑严谨地进行实验现象的动态演示,结合波动光学发展史,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林雪松老师以牛顿的物理学史简介带领大家走入了等厚干涉的学习当中,将课堂的理论讲解结合启发性的提问,通过信息化软件数据处理,以及干涉法在前沿领域中的应用,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观众。沈阳理工大学姚莹老师采用了分层教学,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适配不同水平学生,动画演示实验操作,配合生动的讲解,全面提升牛顿环实验教学效果。沈阳化工大学富饶老师从牛顿环的发展历史导入新课,详细的为大家讲解了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联系干涉在新型测量方法中的探索,提升认知,为学生布置拓展任务,激发创新思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张超老师展示了等厚干涉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巧妙的导入到理论讲解,详尽的公式推理,生动的操作演示,彰显青年教师的激情与魅力。


授课展示后,由辽宁省物理学会专家曹硕、吴丽君、国安邦等组成的点评组,从教学设计创新性、学生参与度、技术应用适配性等维度进行深度分析。专家们一致认为,同课异构模式充分展现了教学设计的多样性,为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在互动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就实验课程思政融入、跨校资源共享、评价体系优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活动尾声,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教育系统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此次实地参观活动,不仅让参会人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更激发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热情和干劲。

联合教研系列活动依托学会和虚拟教研室平台优势,通过跨校师资共研、教学资源互享、课程思政共建等实践,为区域高校打破校际壁垒提供了具有示范性的协作模板,标志着辽宁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从“单点突破”迈向“体系化协同”的新阶段,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