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东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虚拟教研室)”协同教育部“101计划”大学物理实验师资培训组、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杂志、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等单位于2022年秋季学期起开展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同课异构”教学交流系列活动。活动组织来自不同高校的教师讲授同一个实验题目、提供不同的讲授案例,邀请资深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赏析和点评,并组织讨论交流。活动旨在拓宽教师的备课思路,进一步激发高校教师投身物理实验教学的热情,助力教师教学水平和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课异构”第六次活动于2023年12月3日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四川大学物理学院高级实验师梁小冲、淮南师范学院物理系高级实验师夏峥嵘、山西农业大学基础部物理系副教授杨苗等三位老师参加讲课活动。邀请全国高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物理实验》杂志副主编、北京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原主任张朝晖教授,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物理实验》杂志执行主编、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李金环教授担任本次活动评析嘉宾。虚拟教研室师资培训团队负责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物理实验》杂志副主编、复旦大学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乐永康教授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虚拟教研室师资培训团队助理、东北师范大学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贾艳副教授,与虚拟教研室资源建设团队助理、东北师范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张岩副教授协助组织和技术支持。来自全国物理实验教学同仁及虚拟教研室成员19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第六次“同课异构”活动海报
梁小冲主讲本实验的教学设计包括:实验背景(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结构及光路原理、干涉条纹特点、定域干涉)、实验仪器(光路部件、读数结构)、实验操作、思考题。杨苗主讲本实验的教学设计包括:实验目的与背景(以太的测量等)、实验仪器结构与原理、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拓展与思考。夏峥嵘主讲本实验的教学设计包括:学情简介、实验背景(以太测量、一朵乌云)、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干涉现象、工作原理、非定域干涉)、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及处理、拓展应用。
张朝晖教授在评析中指出梁小冲授课逻辑清楚、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对实验把握很好,杨苗授课能够根据不同学情进行的教学设计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夏峥嵘教学设计逻辑清晰、细节清楚,能够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建议在学生讨论环节明确非定域干涉和实验测量波长这些主要内容,明确这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等厚干涉,并指出这里属于非定域干涉、需要讲述准确,教学设计要合理、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李金环教授在评析中指出梁小冲授课精彩、准备充分、善于融入课程思政、体现了多年的教学功底,杨苗根据学情对课程的处理非常深入细致、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实验内容,在讲解的知识点需要精确,夏峥嵘授课的特色和亮点突出、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建议教学设计上首先要课情分析和学情分析并重,根据学情出发定义学习重点,在背景讲解的时候要重点难度适当、整体内容结构合理,要明确关键的理论知识要点,教学设计要结构合理、松弛有度,根据学生情况在讲解广度和深度上拓展适当。
最后,乐永康教授对四位课程分享教师的讲授内容进行了综合评析,感谢各位老师参与活动,尤其是对几位物理实验教学的资深专家参与和关怀表示深深的敬意,希望同课异构这个交流平台能够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同时邀请各位教师积极参与后续“同课异构”活动的报名、提供选题。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同课异构”教学学术活动于2022年秋季学期起开展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交流系列活动。冀望借助“同课异构”活动,进一步推广优秀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拓宽教师的备课思路,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激发高校教师投身物理实验教学的热情,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互相学习与借鉴,助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全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高质量均衡发展。本项活动由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东北师范大学)”、“101计划”大学物理实验师资培训组、物理学师范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杂志和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共同举办,由虚拟教研室师资培训团队负责人乐永康教授推动。
活动相关视频资料上传虚拟教研室平台的“资源库”中。
加入方法:复制链接https://vtrs.hep.com.cn/#/download 到浏览器,下载“虚拟教研室A版”APP,申请加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